产品列表 / products
标准升级下的包装安全新挑战
随着GB/T 41347-2022《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》的正式实施,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抗揉搓性能要求进一步明确。标准中规定,软性屏障材料需通过模拟实际运输、储存环节的反复揉搓测试,以验证其针孔率及阻隔性能稳定性。这对药企和包装供应商提出了更高检测需求——传统人工测试效率低、误差大,亟需专业化设备实现量化评估。GFT揉搓试验仪(GFT-01/GFT-02)作为专为新国标设计的检测设备,可精准复现45次/分钟的揉搓频率,搭配450N拉压力及3.5Nm扭矩,全面模拟材料在流通环节中的机械损伤,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核心技术参数与标准匹配性解析
GFT揉搓试验仪严格对标GB/T 41347-2022中揉搓试验模块要求,其技术参数经过深度优化:
角度与行程双模式:支持440°(90mm)或400°(80mm)揉搓角度,适配不同尺寸样品;
多工位高效测试:3/4工位独立运行,单次可测试3-4组样品,效率提升50%以上;
精准力学模拟:通过伺服电机控制450N动态拉压力,结合3.5Nm扭矩,还原包装材料在折叠、挤压、摩擦中的受力状态;
智能数据采集:自动记录揉搓次数、角度峰值等参数,支持试验报告一键生成,满足ISO 11607等国际标准追溯要求。
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场景覆盖
该设备广泛应用于制药、医疗器械、食品包装等领域,尤其针对无菌屏障系统(如透析纸、Tyvek盖材)的耐揉搓性测试。例如,某药用铝箔生产企业在导入GFT-02后,通过量化测试发现原工艺在200次揉搓后针孔率超标,经设备参数优化后合格率提升至98%。此外,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定制化夹具,可拓展至口罩滤膜、生物降解膜等新兴材料的抗疲劳测试,为研发提供数据闭环。
投资回报与长期价值
相比送检第三方机构的成本(单次测试约2000元),企业自购GFT揉搓试验仪可在1年内通过高频次测试收回成本。设备符合GMP对检测设备验证的要求,支持IQ/OQ/PQ文件包,降低合规风险。售后团队提供标准解读、方法开发支持,确保测试方案与GB/T 41347-2022动态更新同步。
读者问答:
问:GFT揉搓试验仪是否符合GB/T 41347-2022标准?
答:是的,设备参数(如揉搓频率45次/分钟、角度范围)均经过CNAS实验室验证,与标准要求100%匹配。
问:多工位设计对测试效率有何提升?
答:4工位机型可同步测试4组不同材料,单次试验时间缩短至15分钟,适合需对比多种工艺的企业。
问:如何判断材料是否通过测试?
答:需结合试验前后针孔检测仪数据或透气性测试结果,若变化率超过标准阈值则判定为不合格。
问:设备维护复杂吗?
答:仅需定期校准扭矩传感器(建议每半年一次),其他部件无易损设计,支持远程技术支持。
问:是否提供测试方法培训?
答:购买即赠送标准解读课程及操作视频,可预约工程师现场教学,确保测试团队快速上手。
结语:
在药品包装安全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,GFT揉搓试验仪通过标准化、智能化的测试方案,助力企业从“经验判断"转向“数据决策"。无论是应对新国标认证,还是优化包装工艺,它都是实验室的核心工具。
上一篇:胶囊硬度分析中的误差与解决方案
下一篇:优化胶囊硬度,增强患者满意度